“9个号位”,即在田字格中确定九个关键的点位(见下图)。这,更加便于老师的教学指导和学生的写字参照,大大地提高了写字教学效益。

譬如,指导书写“大”字,从4号位起笔写一横,在6号位的上方收笔;第二笔的撇从2号位开始,先是往下,穿过5号位,然后向左撇出,在7号位收笔;第三笔的捺从5号位开始,收笔在9号位的右边一点。

譬如,指导书写“山”字,从2号位沿着竖中线开始写竖,在8号位上方收笔;第二笔竖折,从4号位开始写竖,写到7号位时写折;第三笔竖,从6号位开始,在9号位收笔。

譬如,指导书写“谢”字,言字旁的一点从1号位开始,第二笔在7号位写提;中间的身字旁,在2号位上面起笔,横折钩要写到8号位下方时才写一钩;右边的寸字,竖钩从3号位起笔,在9号位下方写钩。

其实,我们在练习书法时,还可参照米字格、回字格、九宫格。
米字格即在方格内印有米字形虚线的格,由横虚线、竖虚线和两条对角的虚线组成。正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,正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,从左上角向右下角的斜线叫右斜线,另外一条叫左斜线。米字格似乎是“为汉字而生”,从笔画到结构,都非常符合汉字书写方式。
回字格的设计原理是:利用“回”字把每个方格的横向和纵向都平均分成了5等份,即把每个方格平均分成了25等份,用正中的“回”字作为写字区域,于是可用“回”字把“字域”平均分成了9等份。这样就可以让人们轻松做到以下三点:①字形到位;②笔画位置到位;③偏旁部首比例到位。
九宫格,中间一小格称为“中宫”,上面三格称为“上三宫”,下面三格称为“下三宫”,左右两格分别称为“左宫”和“右宫”,用以在练字时对照碑帖的字形和点画安排适当的部位。
我始终认为:高手在民间,一线教师有着无穷的创造力。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许多教学方法,这些小方法往往是切实有效的大智慧。